官窑文化艺术中心
6月23日
“瓷语·对话”中日韩陶艺交流活动在千年官窑热烈开展
一众艺术爱好者开窑乐烧、茶叙论道
抢先感受官窑文化艺术中心的即兴之美
活动汇聚日本当代陶艺家寄神宗美、留美韩国陶艺家李泰兴,与本土陶艺力量——南海信息技术学院陶艺专业学者、教师、教授一同,通过乐烧创作演示、中日茶叙对话、文化理念碰撞等环节,为狮山注入了一场跨越地域与代际的艺术盛宴,更以“陶瓷”为媒,勾勒出官窑文化艺术中心推动艺术文化交融的生动图景。

乐烧(RAKU),源自日本的独特的陶瓷烧制技术,近代传播到美国,发展出了具有美国特色的“美式乐烧”
现代美式乐烧以互动性强、烧成时间短和效果独特而受到欢迎。它的独特烧成方法,使得作品呈现出缤纷美丽的色彩,逐渐被更多人接受,成为当代陶艺创作中常用的低温烧成方式之一。参与者现场施釉、入窑,围炉而观,见证泥坯在高温中“浴火重生”的瞬间。


南海信息技术学院陶艺专业潘老师表示,参与完整乐烧流程后,感受到十里官窑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,未来带领学生进行陶艺创作时亦会注重弘扬传统文化,希望将南海、佛山等地的陶艺技法和釉料技艺传承下去,让陶艺文化焕发更深的生命力。

随后,寄神宗美与李泰兴的“中日茶叙”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。作为八木一夫入室弟子、日本现代陶艺先锋团体“走泥社”的关键见证者,寄神宗美以其“重构”系列闻名——他的作品常以破碎、重组的形态,探讨陶瓷“不完美的生命力”。

“中国的泥土与窑火总让我想起日本‘走泥社’的精神:打破程式,让艺术与土地对话。”寄神宗美谈及此次南海、狮山之行,特别提到对老建筑、传统瓷器的观察,“这里的历史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,而是活在每位艺术家的手上、窑火的温度里,这正是创作最珍贵的养分。”

李见深也提出:“当代中国艺术创作,通过接纳并融合西方生活与艺术中的抽象理念,将其与本土文化环境相结合,就像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自然生长出符合本土特色的草木、苔藓。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艺术创作上,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需求中,包括精神、物质、身体和审美层面,形成了一种跨文化的、源自本土却又超越本土的创新空间。”
他认为,官窑文化艺术中心正是这样的创新空间——更注重与人的深层联系,无论新旧,均是来访者的归属之地,体现了在地性、历史与现代性之间的深刻理解与实践。

李泰兴则以“关注真实自我”的创作实践回应。作为拥有21次个展、300余次国际群展经历的“陶艺行者”,他的作品横跨亚洲、美洲、非洲,融合韩国传统釉色与全球文化符号。

“我在美国学习陶艺,后来深受韩国、中国的陶瓷美学思想影响,但我的作品始终以‘人性’为表达语言。”李泰兴在过往的专访中分享道,“官窑的特别之处在于,它既有皇家陶瓷的厚重历史,又有官窑三宝创作营这样的‘当代实验室’,传统与创新在这里自然生长。”

此次交流活动是官窑三宝国际驻访创作季的系列内容,更是官窑文化艺术中心推动“国际艺术驻留计划”的重要尝试。作为连接传统与当代、本土与全球的重要平台,2025年首届官窑三宝国际驻访创作季共吸引了8位艺术家驻场,策划2025年首届官窑三宝国际当代作品邀请展,通过“在地创作+文化对话”模式,让官窑的老厂房、旧窑址成为艺术创新的“孵化器”。
2025年首届官窑三宝国际当代作品邀请展执行策展人王勇表示,寄神宗美的“重构”理念,李泰兴的关注“自我”,与官窑“活态传承”的思路不谋而合:“我们希望不仅是‘请进来’,更要通过艺术家的眼睛,让官窑的故事‘走出去’。”
西樵山书院执行院长殷秩松认为,官窑文化艺术中心的落成投用,将会成为南海打造国际艺术驻留中心的“样板间”,有力推动人文经济引领区建设:“可以预见,这些兼具艺术创作、人文交流、文旅体验、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空间,将会成为世界读懂南海的新窗口。”

从乐烧的“火中取艺”到茶叙的“以陶会友”,从国际艺术家的创作哲思到本土工艺的活态传承,这场中日韩陶艺交流不仅是一次技艺的切磋,更是一次文化基因的碰撞与融合。

随着官窑文化艺术中心的持续发力,南海正以陶瓷为纽带,编织起“郁水官驿文化带”的文旅生态网络——传统在这里被激活,创新在这里生长,而“官窑”二字,也正从历史的符号,蜕变为当代文化与艺术交融的活名片。
官窑文化艺术中心
2025年首届官窑三宝国际当代作品邀请展
将于7月5日盛大开启
敬请期待!